Kew Garden

Kew Garden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其中的Kew Palace為整座植物園歷史的起點;1718年起,Kew Palace成為王儲(後來登基為喬治二世)的住所,並在其子Prince Frederick跟Princess Augusta居住期間逐漸發展成植物園的雛形。可惜的是,Prince Frederick來不及看到他心愛的花園完工便駕崩;Princess Augusta在建築師William Chambers等人的協助下完成他的遺願。1802年Kew Garden與Richmond Garden正式合併,1840年Kew Garden轉讓給林務部;1898年園裏的Kew Palace轉讓給工務部,並開放給一般大眾參觀。

2003年對Kew Garden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文化地景的名單中。指定的理由包含其園內植物的多樣性紀錄了18世紀以來全球植物科學及經濟相關研究的進展,而其地景及建築元素的配置充分展現了超越歐陸以外的藝術美感(此項符合UNESCO的第二個指定標準)。Kew Garden對於科學知識方面的貢獻良多,尤其是植物學及生態學方面(此項符合UNESCO的第三個指定標準)。參與設計者皆為當時有名的景觀設計師,包含Charles Bridgeman、William Kent、Lancelot Brown跟William Chambers等,其景園及建築物反映了18世紀的庭園藝術潮流(此項符合UNESCO的第四個指定標準)。世界遺產的身分對於Kew Garden從最初的皇家庭園一路發展成為保存全球植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無疑是最好的一個肯定,而對於倫敦人而言,應該是以有這樣一個後花園為榮吧!
Kew Garden裡最有名的代表建築物:棕梠溫室。興建於1844-1848年,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現存維多利亞時期玻璃及鑄鐵結構的建築。在50年代及80年代經過兩次整修工程,尤其80年代那一次,基本上整棟建築已經脫胎換骨,用新的不鏽鋼做鋼骨及加強玻璃,地下室也擴大…。基本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棟1988年完工的一級古蹟!
棕梠溫室的設計者Decimus Burton選擇水池前作為基地,好讓棕梠溫室能夠完全倒映在池上。照片為溫室往水池方向看,前方為幾何型花壇,水池後方的建築為原來的經濟作物博物館。
約興建於1631年的Kew Palace,這次去剛好正在整修中,沒能進去參觀。
Kew Garden內的異國情調不單只是奇花異草,建築師William Chambers設計的這座塔,反映出18世紀英國庭園中喜歡加入東方元素。雖然William Chambers是這個流行的熱衷者,也花了一段時間在中國遊歷,而且這座塔在當時歐洲算是最準確的仿中國式建築,還是有人批評真正中國式的塔樓應為奇數樓層,而William Chambers蓋了一棟10層樓的塔。有人則對這樣的高層建築不以為然,抱怨大約在約克郡就可以看到它了!
園方目前與美國玻璃藝術家合作,在接近121公頃的園內隨時可以看到Chihuly安排的驚喜。
雖然先坐遊園公車繞了一圈,Kew Garden一天之旅竟然還是無法走透透,天氣冷颼颼鼻涕直直流,這種天氣實在不適合戶外活動,但是慢慢能體會穿梭樹林間的閒情逸致與愉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