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園史

星期天在家看了BBC的節目「Britain’s Park Story」,主持人藉由參觀幾處指標性的公園來回顧這項英國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我順手記了幾個重點,其中有些公園拜訪過,包括著名的倫敦海德公園,那些未曾遊歷過的或許就是我下次出遊的地點了。
(Hyde Park, London)
倫敦一共有8處的皇家公園(Royal Park),但這些公園一開始並不對外開放,而是服務皇室狩獵用的場所。以海德公園為例,它原為16世紀亨利八世狩獵的鹿園,到詹姆士一世時有限制地開放給上層社會使用。1637年,查爾斯一世將海德公園開放給一般大眾。海德公園成為名流社交及運動的場所,公園南方的Rotten Row即為當時練習馬術的大道,一直到現在,Rotten Row仍為馬術愛好者的練習場地。

17世紀後半興起了遊樂園(Pleasure Ground),園裡有音樂會舞會煙火表演、熱氣球等娛樂節目。因為入園需要門票,一般市井小民無法負擔,所以遊樂園成為社會上流人士及皇室貴族的社交場合。19世紀後因都市擴張,這一類的遊樂園幾乎都關閉而成為新的建地使用。倫敦的Vauxhall Garden是這一類遊樂園的案例。

工業革命之後都市環境擁擠且骯髒,社會改革者建議興建公園以提升一般社會大眾的健康及休閒品質,另外他們也認為公園具有教化勞動階級的功能。1833年國會成立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Public Walks)研究成立公園的可能性。當時倫敦東區的勞動階級社區發起連署,要求維多利亞女皇在當地興建開放綠地,一共30000人參與簽署,女皇應准並贊助公園的建立。1845年維多利亞公園開放,這一個公園贏得倫敦都市之肺的稱譽(The lungs of London)

既然首都倫敦有都市之肺,烏煙瘴氣的工業重鎮曼徹斯特怎能無動於衷。於是曼城的報紙開始鼓吹興建公園,但是這一次的對象不是女皇,而是一般大眾。 “Park bought by the people for the enjoyment of the people!”包含在工廠工作的勞工在內,一共募集了6200英鎊,現值約三千萬英鎊,買地興建Philips Park1846年對外開放。既然這個公園是一般大眾的,公園開放後開始有摘採植物或攻擊水禽的行為出現。曼城市長只好規定公園的使用規則,並請園藝師兼任警衛的工作。不守規則的,園藝師有權力將其拘禁一晚。

之後的英國公園規劃常反應當時的社會及建築技術的演變。19世紀中葉,法定假期的制度讓一般大眾有更多時間從事休閒娛樂,花在公園的時間也就相對增加,飲用水成為公園的必要設施,飲水噴泉便成為流行的景觀元素。而在建築技術成熟到可用鑄鐵及玻璃興建大型溫室,溫室成為維多利亞晚期公園內的主要景點。利物浦的Palm House就是其中一例。而在1860年後,音樂台開始流行,在公園內欣賞古典音樂被視為是正當的休閒娛樂,也是暫時逃離工廠生活的一種方式。20世紀初期開始有以運動為主題的公園,提供足球場板球場、網球場等空間。大戰期間,很多公園都拿來作為都市農園種植蔬菜,當時的口號即為“Dig for Victory!”戰後一個月後這些農園即恢復成為公園使用。
(Palm House, Botanic Gardens, Belfast)
(The Pavilion Gardens, Buxton)
1980年代柴契爾當政,公園管理員及日常維護的預算被裁撤,許多公園逐漸頹圮且成為治安死角。但在過去10年裏因為Heritage Lottery Fund及在地公園之友等的團體幫助下,很多公園得以有重整的機會。21世紀的公園趨勢則是利用廢棄的工業用地創造新的都市棲地,倫敦的Thames Barrier Park是其中一個得獎的例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