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水路的在職訓練

英國水路(British Waterways)為全英國第三大的古蹟所有人,職員常需進行歷史建築的修復或是相關的監督工作,因此吸取新的古蹟修復及管理知識變得相當重要。與古蹟實務相關的在職訓練課程包含磚構、石構及石灰砂漿的修復技巧,上課並通過測驗之後即可獲得國家職業資格(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的承認。這樣的在職訓練除了讓職員多一份職照認可之外,也有利於提高工程人員與古蹟保存員之間的溝通效率,避免因運河維修工作而傷害到古蹟原有的價值。這一次的課程內容是石灰砂漿的基礎知識及修復操作,上課地點是選在里茲利物浦運河的一處二級古蹟船閘(Scarland Lock, Leeds and Liverpool Canal),這裡的洩水道石牆因植物生長過密而需進行清理修復,剛好作為學生實地操作的場地。石灰砂漿在19世紀波特蘭水泥發明之前一直是主要的磚石黏合材,其滲透強韌彈性高、環保的特性仍是修復歷史磚石結構的理想材料。講師強調多用現地出產的細砂石及石灰作為混合材以延續既有的結構特性以及地方特色。
 訓練地點二級古蹟Scarland Lock, Leeds and Liverpool Canal
講師先介紹各種修復用工具。
 混合石灰砂石與水。
 清除石塊間的雜草與土壤。
 舖填石灰砂漿。
回填石塊間的細縫。
這一塊是我的練習作品,再蓋上一小塊草皮就完成了。

Great quote!

"We'll stay open, if they steal some books they might learn something." by a Waterstone’s employee during the riots in Manchester.

後記:店家很快地就回復營業了,但不少還心有餘悸地用木板覆蓋著玻璃窗。受損嚴重的Diesel分店老闆在暴亂當天晚上接受BBC電視現場直播訪問,背景就是玻璃四散且櫥窗商品一掃而光的店面,以及街道上全副武裝的警察陣仗。他擔心如果這樣的社會現象再持續個幾天,曼徹斯特市中心會整個癱瘓。在曼城警察較傳統的治安維持方式下,夜晚搶劫的現象稍微平息,白天則換成另一批年輕人宣示熱愛自己的城市並清理混亂過後的街道。夜晚與白天的城市成為兩種不同力量消長的場域。Diesel在營業第一天找了年輕人在木板上塗鴉,移動式的看板上則寫著“As Seen On TV. We Are Open! ”這裡面的幽默與韌性讓我微笑。因為參與這場八月失序的成員很多樣,因此暴亂背後的理論很多,也未見得大家都有共識。理論之一是弱勢族群在此嚐到了權力的滋味,而機會主義者則利用了這樣的事件滿足他們的物質慾,但是無論動機為何,這種宣洩的方式是將代價移嫁到無辜的市民與都市空間。如果這次的八月城市暴亂反映出了積壓許久的社會議題,身為社會科學一部分的都市規劃與設計能否作出適當的反省與反應?

安德頓船舶升降機 (Anderton Boat Lift)

簡史
水路運輸是英國滿足民生需求及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十九世紀鐵道網路發達之前,內陸水路提供了工業原料成品以及民生必需品便宜的運輸方式。十八世紀後半,英國進入了水路興築的巔峰期,無論是改善既有的自然水道或是純粹人工興築的運河,運輸水路成為連結串聯英國大小工業城鎮的網路系統。安德頓船舶升降機算是在這水路運輸高峰期下的工業產物,其所連通的兩條水道維佛河(River Weaver)與梅西運河(Trent & Mersey Canal)主要負責契爾郡的鹽田與化學製品流通之用。這兩條水道距離很近,但之間卻有15公尺的高差。為了讓這兩條水道得以互通,工程師愛德恩.克拉克利用了升降機的原理讓船隻能夠在原地垂直移動以在短距離之內克服高差的問題。安德頓船舶升降機在1875年完成,結構以鍛鐵及鑄鐵為主要材料,主要構件包含水道、兩座防水箱及樁柱等。其利用液壓的原理以及蒸氣發電的輔助,將兩座互相平衡的防水箱垂直升降到維佛河與梅西運河兩個不同高層,輔助以蒸汽發電來克服水箱移動時的摩擦力。這個系統在運作十年之後,液壓樁的部分開始出現裂痕,1900年開始構件的老化問題越見嚴重,於是英國水路部在1902年決定放棄液壓系統而改用電力系統來運作升降機。1908年的電力系統直接加蓋於1875年的結構上,並利用舊有的水道及防水箱等的構件。電力系統一直使用到1983年整體維修時發現結構嚴重腐蝕而宣告關閉整座升降機,園區封閉為外人不得進入的禁區。
1908年改裝成電力系統前的安德頓船舶升降機。(資料來源:Weaver Navigation Trustees, 1908

修復前置
安德頓船舶升降機在1979年被指定為Scheduled Ancient Monument,因此如果有任何變動計畫皆需經過英格蘭遺產(English Heritage)的審核同意。1987年英格蘭遺產同意將齒輪及秤錘從結構上方的機械平台移走,以減輕結構的負擔。1998年在英格蘭遺產及古蹟樂透基金的提議之下,英國水路部決議將原始的1875年的結構修復到可再利用的程度,而1908年的結構則修復至靜態展示用。因為此區域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工業用地,因此地下工業遺蹟存在的可能性極高。英格蘭遺產審核同意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須在施工前進行完整的工業考古,而考古研究果真發現了原舊河道的砂岩碼頭,所以日後區域內的河道疏浚或挖掘工作皆須有考古評估才能施作。這個修復計畫一共獲得英格蘭遺產、古蹟樂透基金及其他單位將近四百萬英鎊的經費補助,英國水路部自己則出資約兩百萬英鎊。因為這個結構的特殊性與歷史敏感度不同於一般的水利工程,計畫的複雜性可能會在整個修復過程中遇到許多突發狀況而須臨時應變,而古蹟所有人英國水路部算是對於這個結構最了解的工程單位,因此在經考量之後決定棄用傳統的工程發包方式(即由一般顧問公司承包之後再分發小包),而由英國水路部自行發包施工。

結構修復
修復計畫一共分為五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升降機的結構拆解及調查,由20位工人在10周之內完成。第二階段則是修復結構,包含細部調查、材料厚度測試、指認結構腐朽及需強化之處,並提交修復設計由英格蘭遺產審核。1875年的結構修復是在現場施作,而1908年的結構則是送至營造廠內進行修復。腐朽的部分基本上是裁除,再焊上或鎖上新的材料。所有舊的構件皆須經過材料分析以尋求最適合的當代材料來進行修復。基礎的部分也進行強度測試,結果發現強度並非原設計圖所要求的標準,因此必須建造新的基礎以符合結構載重及新的液壓樁直徑。

展示計畫
展示計畫的兩個重點是升降機的操作及導覽遊船的經營。操作中心除了配置控制升降機的機械室之外,也包含互動導覽設備、紀念品店、餐廳等。導覽遊船則是利用原有的工作船船殼加裝玻璃圍幕而成,一共可乘載60位遊客,船長沿途進行解說。遊客可選擇乘船體驗升降機操作,或是加上維佛河的地景導覽。整個園區在開園時間內開放給付費遊客自由進出,餐廳與紀念品店則免費開放給非付費的遊客。除了服務參觀的遊客之外,安德頓船舶升降機仍為一般私人遊憩船過渡維佛河與梅西運河的捷徑。


心得
基本上這一個世界第一座船舶垂直升降機在二十多年前是處於被遺棄的狀態,當時英國公部門對於沒有經濟價值的運河遺產並未用太多心思,很多運河因關閉停止使用而成為都市廢水溝或遭填埋,運河周圍的工業地景也成為都市的失落空間。不過在民間社團的關注及施壓之下,歷史水路及相關工業文化遺產成為文化保存及都市更新的對象之一。安德頓船舶升降機在不同部門十年的共同努力之下,由原本純粹的工業機能轉化成休閒遊憩水路環節中的一個據點。因為它仍是常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假日參訪及遊憩船的交通路徑,歷史也就在持續使用中延續。這可以說是英國水路文化遺產保存的一大特色,歷史結構與地景在現今的社會及文化脈落下找到新的且多樣的角色。

安德頓船舶升降機園區平面圖。(資料來源:安德頓船舶升降機導觀折頁)
安德頓船舶升降機現況。
導覽船船長解說升降機的歷史。
導覽中心室內一角。
梅西運河(Trent & Mersey Canal)上的遊憩船。

參考文獻:
Weaver Navigation Trustees, 1908, Anderton Boat Lift, London.
Robert Harris, 1980, Canals and Their Architecture, London, Godfrey Cave Associates.
British Waterways, 2001, Restoration of the Anderton Boat Lift, Leeds.

不一樣的風景

Walk 4: Edale-Castleton-Hope
Distance: 12 miles

華茲華斯的詩與湖區地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地景定義中有一項是關連性地景,其所指的是對於宗教、文化與藝術創作有深刻影響的自然地景。英格蘭的湖區國家公園(The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地景案例,它的地景元素除了自然的湖泊及山岳之外,尚有羅馬時期就開始發展的放牧耕地及城鎮。而這樣的豐富面貌帶給許多文學家及藝術創作者源源不斷的靈感,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與彼得兔系列童書是一個例子,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也選擇在湖區渡過他的晚年,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則邀請了無數的浪漫旅客從世界各地遠道來此朝聖。湖區地景不僅孕育了重要的英國文學作品,它也是地景保育運動的先鋒地之一,這是一處被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珍愛的地景,而或許就是因為在個人及團體高度自覺地愛護之下,我們今天仍能手拿一本華茲華斯的詩集,漫遊在啟發他創作的山水及村鎮之間。
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的一生多在湖區渡過,在此出生、受教育、創作出英國浪漫派的代表文學作品。1799 年,他與他的妹妹搬到位於GrasmereDove Cottage,一棟原先作為旅社使用的建築物,1802年新婚妻子加入。華茲華斯居住在Dove Cottage的十年時間也是他文學產量最豐盛的時期。他的作品嘗試以感官以直覺來觀察周圍環境,來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強調壯麗的自然地景能夠提升人的情感及精神層面。湖區的山水、植物、四季的變貌、建築、廢墟一直是他的創作靈感,而這他最熟悉與摯愛的地景也是他最後的安葬之處。

Dove Cottage一直到1890年由教士布魯克(Stopford Brooke)所組成的信託基金所購買下來,他們意識到這一處建築在華茲華斯的文學創作上的重要性,也理解為了全世界熱愛英國詩學的人,他們必須盡一份保護的心力。Dove Cottage目前是指定一級古蹟,而在信託基金會的努力之下,Dove Cottage周圍的建築也被再利用作為博物館及展示館使用,2005年新的圖書展示館在諾貝爾獎得主Seamus Heaney主持下開幕。每年有將近七萬名世界各地來的參觀旅客藉由導覽解說了解華茲華斯的家庭生活與創作歷程,還有專門為學童設計的湖區地景導覽(距離約1英哩,歷時一個小時),而更多的詩人及藝術創作者利用這一個工作室作為他們與世界對話的舞台。看來湖區的地景及Dove Cottage在華茲華斯之後仍繼續孕育滋養著英國文學的發展,除了這裏,還有更適合的地方嗎?

Dove Cottage Garden by William Wordsworth
Sweet Garden-orchard! of all spots that are
The loveliest surely man hath ever found.
Farewell! we leave thee to heaven's peaceful care.
Thee and the cottage which thou dost surround ...

Dear Spot! whom we have watched with tender heed,
Bringing thee chosen plants and blossoms blown
Among the distant mountains, flower and weed
Which thou hast taken to thee as thy own ...

O happy Garden! loved for hours of sleep,
O quiet Garden! loved for waking hours.
For soft half-slumbers that did gently steep
Our spirits, carrying with them dreams of flowers ...


資料來源:http://www.wordsworth.org.uk/index.asp

春天是低頭彎腰勤耕作的季節


2011/04/17 晴

今天可熱鬧了,兩處農園Forest GardenBrighton Grove都有活動,可能因為天氣好的關係,遇見不少人,隔壁姊妹公園也出動了幾位壯丁義工也來幫忙除雜草。Forest Garden已經陸續種植了新的作物,草莓、蘋果、梨子、無花果等。櫻桃樹開花正美,整個公園都是粉嫩的色調。悠閒的人們或烤肉,或看書,或做日光浴,相較之下,農園裏的園丁跟昆蟲就忙碌多了。
星期天的Forest Garden

遇到兩個可愛的小鎮

Walk 2: Littleborough-Todmorden-Hebden Bridge
Distance: 9.5 miles

歷史保存與永續發展,孰輕孰重?

這兩個價值觀不是通常是相輔相成的嗎?怎麼會有衝突出現? 
CIS大樓與曼徹斯特舊魚市場立面。

你的城市是什麼顏色?

曼徹斯特很紅!它的紅主要來自於市中心大量的磚造工業遺產及其釉磚裝飾,雖然建築設計及細部不一,但整體呈現出的一致性強,也因此成為曼城給旅客的第一印象。
Princess Street的街景。遠端的塔樓是蘭開斯特大樓。
Whitworth Street的街景。蘭開斯特大樓的塔樓鶴立雞群。

英國鄉間的公眾步道(Public Footpath)

天氣漸漸回暖了,想說在紀錄我用步行的方式認識英國的田園風景前,先給一小段英國(不包含蘇格蘭)近代公眾步道(Public footpath)的歷史。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文化地景,其實背後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及發展過程,也就是因為前人的嘗試及努力,現在大家才可以如此輕易地就接觸到綿延無盡的田園景觀,或漫步,或騎馬,或坐在溪邊聽潺潺水聲,或倚著石牆享受三明治午餐。

那一片無止盡的孤寂地景

Walk 1: Hope to Win Hill
Distance: 7 miles

市政中心更新綱要計畫(Civic Quarter Regeneration Framework)

這是曼徹斯特市政府希望給遊客的第一印象。前景是維多利亞時期的紅磚建築,中景是1996IRA爆炸案後都市更新下的產物:Urbis博物館,遠景則是21世紀的高層建築Beetham tower等。這個世界工業革命源地不斷地在更新與改變,但是要怎麼樣求新求變才能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世界城市?

英格蘭的歷史空間審議

英格蘭最常見的兩種與歷史空間有關的都市審議範疇為指定建築(Listed Building)跟保存區(Conservation Area),與這兩者相關的建築及開發計畫皆須經由地方規劃單位審議通過方可執行。以指定古蹟為例,如果古蹟所有人想進行修改、增建或拆除,得先得到「指定古蹟建築許可」(Listed Building Consent)。這個審議機制主要在保護指定古蹟的關鍵建築特色,但同時允許其適當的改變以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

雨天決行之92號船閘

BBC氣象預報陰雨天,但是我和同事Jones還是堅持Rochdale運河的田野調查。Rochdale運河在曼徹斯特市中心有幾個區段治安算是惡名昭彰,所以我們特地請管理這一個區段的工程師陪我們走。這是我第一次跟他們一起田調,如果不是他們的一些提醒,有一些細節我還真是注意不到。我們從Castlefield92號船閘開始往東邊走,穿越市中心,但到下午一點多,風雨開始增大,我們並沒有走完預定的行程。不過一個早上發現了不少Rochdale運河兩岸地景的改變,一些未被劃為都市保存區的支流跟內灣已被填埋供開發使用。(這一點跟基隆港很像,田寮河一些泊船用的內灣也被填埋成道路用地,旭川則是加蓋後上面興建商業大樓使用)。
92號船閘是Rochdale運河連通到Castlefield Basin的最後一個關卡,顧名思義,約51公里長的Rochdale運河沿途共有92個船閘來克服地形的問題。位於曼徹斯特市中心的85-92號船閘在1800年開通,這一個區段也被稱做Rochdale Nine

英國公園史

星期天在家看了BBC的節目「Britain’s Park Story」,主持人藉由參觀幾處指標性的公園來回顧這項英國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我順手記了幾個重點,其中有些公園拜訪過,包括著名的倫敦海德公園,那些未曾遊歷過的或許就是我下次出遊的地點了。
(Hyde Park, London)
倫敦一共有8處的皇家公園(Royal Park),但這些公園一開始並不對外開放,而是服務皇室狩獵用的場所。以海德公園為例,它原為16世紀亨利八世狩獵的鹿園,到詹姆士一世時有限制地開放給上層社會使用。1637年,查爾斯一世將海德公園開放給一般大眾。海德公園成為名流社交及運動的場所,公園南方的Rotten Row即為當時練習馬術的大道,一直到現在,Rotten Row仍為馬術愛好者的練習場地。

新年,新種子,新希望

2011/02/03 
還是嚴冬,但是Barry已經開始著手新一年的農園耕作,包括購買種子跟播種等,他說這是很好的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

這些是莓果灌木的種子,每一包裡面有三種種子,包括黑醋栗(Blackcurrant)、紅醋栗(Redcurrant)、醋栗(Gooseberry)、覆盆莓(Raspberries),一包種子是2.49英鎊。覆盆莓應該是我的最愛了,去年夏天農園的覆盆莓收成還不錯,每次去農園幫忙完後總提著一盒滿滿的鮮紅莓子回家。

庭園鳥類調查

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於1月發起全球最大規模的鳥類調查。這個活動已經舉辦23年了,他們希望今年全英國參與紀錄的人可以超過50萬人。保護協會的做法是請大眾在12930日這一個週末,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紀錄他們在庭園、公園或其他公共空間所看到的鳥類。(飛過的不算,得停留在觀察地點的才算)。這一項調查可以幫助保護協會的研究員了解去年12月以來,嚴寒天氣對鳥類族群的影響。另外,他們也希望今年可以觀察到一些少見的庭園鳥類。

C&H運河,約克郡

Calder and Hebble Navigation是我參與的第一個案子,在我接手之前,古蹟指導員J. Jones已經調查並拍照整條水道的歷史空間,我負責將這些資料與GIS系統結合,生產可供工程師及都市更新組使用的手冊。之所以需要這樣做,動機之一是釐清工程師在施工前的疑慮,以避免對歷史空間的傷害或是觸法。在英國,指定古蹟的修改建跟拆除需要經過都市規劃單位的許可,也就是得申請Listed Building Consent,而保存區內的新建、增改建的尺度及設計、建築物及結構物的拆除等也在都市規劃管制範圍之內。未經核准的建築行為最高可處2萬英鎊的罰金或6個月以下的拘役。這個研究的另一個動機則為指認具有更新潛力的空間點,這對於水岸環境改善及景觀再造是很重要的基礎資訊,可透過跟政府申請經費或與社區團體合作等的方式來進行。未來在British Waterways轉型成為信託組織之後,這些歷史空間將成為他們收攬會員的最大資產,如同國家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一般。目前他們也開始利用這些水岸歷史空間為基地,訓練1625歲的年輕志工歷史空間的概念及實際的修復技術,以利於有興趣的年輕人在未來取得職業證照。

英國都市農園的發展歷史

英國在15世紀後圈地制度(Enclosure)的執行逐漸增加,許多小型的耕地被合併成為較大的耕作及放牧單位,所有人可限制外人使用其土地。這樣的制度迫使許多小型耕農失去土地之外,也喪失原本在開放土地上放牧的權利,圈地讓鄉村劣勢階級更加窮困。18世紀的工業革命刺激了鄉村勞動人口的遷移,但在缺乏完善的社福制度保障下,都市的勞工家庭仍活在飢餓的陰影之下。1845年之後的法令制度(The General Enclosure Act of 1845)開始反應照顧社會貧困人口的需求,地方長官依法必須提供少於0.25公畝的土地讓需要的人進行耕作。雖然依法提供的土地面積有限,但這算是市民農園制度的開始。1907年的The Small Holding and Allotment Act要求教區跟地方政府必須提供市民農園,讓沒有庭院的街屋住戶們有耕種食用作物的機會。

英國工業遺址保存-曼徹斯特科學工業博物館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本篇文章原刊於中原大學建築系黃俊銘副教授研究室的研究成果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機廠鐵道產業文物清查研究)


一、英國工業遺產保存
工業遺跡的文化遺產價值已經被很多國家及國際組織所認同,包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歐盟等近年都將工業遺產納入研究及指定的重點要項。保存工業遺產的正面意義除了歷史、美學、社會、科技以及建築層次之外,工業遺產的再利用也成為推動保存工作的動機之一。大致而言,都市型的工業遺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有兩個主流方向,一個是透過成立博物館的形式作為歷史再現的場所,另一個則是透過保存式的都市規劃將工業遺產納入地區空間的發展計畫中。就博物館的方向而言,1970年代之後的工業遺產保存已將焦點移到現地保存與歷史詮釋(on-site con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而保存對象也從原先的單件工業製品擴展到建築物、地景元素及聚落等大尺度的空間脈絡,並納入技術及生活史等無形文化遺產的內容。就都市規劃的角度而言,老舊的工業區常面臨社會及空間品質的問題極需更新,但工業區又常具有其獨特的建築型態及地景面貌足以代表一個城市的獨特個性。在這樣的認知之下,都市更新的趨勢之一便是保留這些原有的工業遺產特色,作為城市意像塑造的重點,同時允許合理的新開發及土地使用進駐Alfrey and Putnam, 1992。這兩個主流方向不論是成立博物館或是保存式的都市規劃,保存工業遺產已經不是消極的保存過去,而是更積極地為這些遺跡在現今的社會脈絡底下找尋合適的新生命,且繼續與周圍地景及社區互動以服務更多不同背景的觀眾。

英國工業遺址保存-摩威罕碼頭 Morwellham Quay

(本篇文章原刊於中原大學建築系黃俊銘副教授研究室的研究成果《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一、歷史發展
摩威罕碼頭所在的塔瑪河谷 (Tamar Valley)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康瓦耳郡及得文郡的交界,河谷的兩側蘊藏豐富的銅及砷等金屬礦脈。記載顯示十三世紀時摩威罕碼頭附近即有農耕活動,當時河岸的碼頭只是附近修道院的運輸站,以連接到下游的樸資茅斯港 (Plymouth)。十八世紀起塔瑪河流域內的金屬礦產陸續吸引礦商前來開採,但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才真正進入生產的巔峰時期,當時光是塔瑪河流域就包含了一百零九座的礦坑,而這樣的開採規模也改變了原本的農村地景。大量的礦產使得沿岸的碼頭已經無法負荷交通量,因此摩威罕碼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成工業港,並花十三年的時間興鑿一條運河連接礦坑與碼頭。由於地形因素,運河尾端比碼頭高出約七十公尺,因此必須以軌道車連接運河及碼頭。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再度擴建原本的碼頭讓載重三百噸的貨船可以停靠在此上下貨,摩威罕碼頭此時已是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最大的銅礦運輸港。街道上的旅館及雜貨店等除了做當地人生意之外,更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這樣的盛況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後逐漸走下坡,大量的礦工被迫移民到他處居住以求生計,礦區則荒廢無人照理,所幸豐富的林相保存住了這樣的礦業地景及摩威罕碼頭。一直到1969年摩威罕與塔瑪爾河谷信託組織(Morwellham and Tamar Valley Trust) 成立並取得碼頭的產權之後,一系列復原及重建工作才開始,而摩威罕碼頭得以博物館的面貌再度與世人見面。

英國工業遺址保存-艾爾德力礦區 Alderley Edge Mines

(本篇文章原刊於中原大學建築系黃俊銘副教授研究室的研究成果《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一、歷史發展
艾爾德力礦區所在的砂岩地質約在二十四億年前形成,地殼運動使得此區產生隆起高約160公尺左右的山丘,成為在契斯郡平原上唯一的焦點地形。此區所蘊含的礦產包含銅及鉛,早在四千年前本區便陸續有開採的活動,青銅器時代的石斧跟西元四世紀的羅馬錢幣都曾在礦坑內被發現,但真正有文獻記載則是要等到1690年代。而原本地表上的樹林也在開採礦脈的背景下被剷除成為一片荒原。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之間並沒有大規模的開採活動紀錄,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艾爾德力山礦業公司的投資才又有起色。當時的開採方式是以火藥炸碎岩層之後再以人力將炸碎的礦石敲擊成小塊,然後裝上礦車並推送至礦坑外。由當時的人口統計資料,艾爾德力礦區約有五十名左右的礦工,其中甚至包括十二歲以下的童工在礦坑中工作。一直到二十世紀,整座礦區僅剩三處礦坑仍有開採活動,而除了炸藥的威力有進步之外,其餘開鑿技術皆與十九世紀相差不遠。一次大戰後只剩小型而零碎的嘗試性挖掘,但最後皆以失敗收場。

英國工業遺址保存-前言

(本篇文章原刊於中原大學建築系黃俊銘副教授研究室的研究成果《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身為世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各方面皆因此而產生重大變革。時至今日,這些刻畫在地景上的空間特性及建築結構已成為英國文化遺產保存及發展觀光的重心。英國工業遺產的保存有幾項特殊性及優勢,從研究技術的累積及相關資料庫的建立、官方的積極保存政策,以及高度的社區自發性參與,都是讓今天英國工業地景得以永續發展甚至登上世界遺產文化地景名單的助力。工業考古學 (Industrial Archaeology) 在英國約在1950年代發跡,一開始研究對象主要分為兩個支流,一個是指工業革命所遺留下來的建築及結構,另一個則是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手工技術。但自二十世紀中開始英國一些典型的產業逐漸衰落,再加上紡織工廠、鑄鐵結構、運輸系統、以及相關工業地景的歷史重要性漸受重視,英國工業考古學才將重心放在工業革命之後的歷史遺蹟。英國工業考古的研究傳統在於產製過程的發掘與紀錄,利用考古技術來辨識及區分現有的遺構所代表的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及類型,田野方法包含製圖記錄原始材料到成品的生產流程的空間關係,以及現場重要的機具種類及基地特徵等。目前英國工業考古研究有幾個重要的發展議題,第一是由傳統的工業考古衍生出的地景研究方法,將工業遺產放在地景發展脈落下來檢視區域工業發展的起源及型式。第二則是在以上的基礎資料建構底下,工業考古學者得以將其研究尺度由地方性及區域性的工業地景及建築轉向更廣闊的國際間勞力分工關係、人口流動、資源分布不均、性別等等議題的比較研究。也因為議題轉向到社會經濟層面,遺址的考古重心由原本的生產相關建築(工廠、礦場、運河、鐵道)擴充到勞工住宅、公共衛生、娛樂設施、甚至到城鎮的規劃。